如何让孩子守规矩

文/婵婵 微信号:深度育儿笔记

没有威胁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心灵再有安全感的人也随时面临着交通事故的威胁,被老板解雇、银1行1卡失窃、配偶出轨都是生活可能会给我们造成威胁的多选项。同样,威胁孩子,你我都在天天做着这件事。区别无非是我们谁把威胁变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哲理教育孩子,谁在真的威胁孩子必须仰视父母,甚至还会伴有肢体强迫。

除了从天而降的灾祸外,所有人为制造的威胁背后都是赤裸裸的交换。它们通常的句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不XXX,那就会XXX”,“你再(不)XXX,我就XXX”,“快点XXX,否则我就XXX”,等等。这种类型的句式在中文里数不胜数,用的也就是英文里的虚拟语气。比如,男女朋友吵架了,一方会说:你再这么没出息,我们就分手。用我的爱情来交换你的出息;电影里常演的歹徒会拿着刀顶着路人甲的后背,恶狠狠地说:快点把钱交出来,不然我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用你的钱来交换你的安全;孩子不肯吃饭,妈妈说:你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用你的顺从来交换我的母爱。

威胁用得太死板,交易的合同是拟下了,但让对方主动盖章签字就难了。很难想象一个天天拿着“分手”说事的人,最终可以获得对方心甘情愿的白首不分离。一个妈妈,不思量孩子为何不顺从规矩,却只会用母爱来威胁他,用无条件听话来要求他,这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威胁。除了激起孩子的逆反之外,就是逼他变成一个两面派——跟你在一起是一个样,跟同学朋友在一起是另一个样,这两个模样还没有重叠。

下面重点探讨下跟孩子讲条件怎样既有效果又不伤及与他的感情。

第一,一旦孩子越界,立即惩罚。

孩子这么可爱为什么我们还要威胁他呢?这里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对他的不遵守规则实施惩罚。威胁就是提前预告惩罚手段或不良后果,但如果你总是预告,在孩子数次挑战底线后还不采取任何行动,你的威胁渐渐地就会一钱不值。

让威胁有效果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不要总是使用虚拟语气,一旦事实达成,立即执行惩罚,无论他怎么哭闹。

一个孩子因为粗心大意把一个三千块钱的手机弄丢了。拮据的父母可能忍不住一顿火:再不给你买这么贵的手机了。有钱的父母可能转眼又去给他买一个新的。最差劲的父母是批评几句后给他买了一个四千块钱的手机。这就是典型的拿钱奖励孩子的错误,这个孩子长此下去永远不可能从父母那里认识到粗心大意是个坏毛病。

第二,不要用夸张和抽象的条件作为威胁。
用母爱来威胁根本不起作用,因为母爱太抽象了,妈妈再也不喜欢你了,这究竟怎么执行呢,除非把孩子卖掉。根本无法执行的东西写在合同里,没人敢签字。

所以,预告的惩罚既不能夸张,也不能太抽象。你太夸张,孩子起初可能很害怕,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你执行起来根本没有那么厉害,你就是个纸老虎。若太抽象了他根本就不懂是什么,更加不可能害怕。

第三,少威胁,少惩罚。一旦惩罚,就要严格。

被多次惩罚的孩子他的“抗药性”会明显增强,就像经常挨打的孩子最后会激得父母把他往死里打。所以最好少用惩罚,一旦惩罚就要极为严格,在他的脑子里留下条件反射:惩罚很痛苦,我不要被惩罚。这样下次再使用虚伪语气,他就会很快想起被惩罚的痛苦,马上克制自己不去做眼前你不希望他做的这件事。到这种程度,只是动动嘴皮子威胁就起作用了。

第四,让他理解什么才叫之于他的不良后果,并且这个不良后果是你可以执行的。

威胁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谈判,要不伤及孩子的感情,就要将不良后果以他能理解的方式告知他。这个不良后果要是他能体会到的,而不是站在你的角度上的。跟他说:如果你不做A,就得不到B,或者如果你做了A,就得接受B。不要把B设定为与A完全不相干或是从时间距离上相隔太远的东西,如果看起来A和B确实不相干,那就想办法找一些桥梁把A和B联系在一起,这样孩子就容易理解因果关系,才会情愿控制自己不去做A。

有的父母会说:“你把这碗饭吃完就让你看电视。”吃饭和看电视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扯在一起使看电视变成了一种奖励,反而会促使孩子拿吃饭这件事当成突破另一种限制的条件:我吃了饭你就给我买XX,我吃了饭你就让我看XX,等等。最好的威胁是这样的:你不好好吃饭就会一直饿到晚饭时间,这中间你不能吃任何东西。真的饿几顿有了切肤之痛孩子就知道要按时吃饭了。

比如,如果一个小孩子很害怕去医院,但他又喜欢把手放进嘴巴里吃,可能吃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没有父母喜欢看见自己的小孩吃手。父母看到这个行为,第一反应就是不准吃了,于是反复禁止。这时父母可以说:“吃手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万一拉肚子了就要去医院看医生。”如果他不相信,你就抱起他往最近的医院走,是真的去医院哦。怕去医院的孩子只要看见那个大门就会大哭起来,根本不需要你再说什么了。如果孩子吃手,父母说:“你再吃大灰狼就要把你捉走。”他不相信,可是你根本没法执行大灰狼捉走他这个不良后果,几次之后他就明白你只是在吓他,更加不会理会你的威胁了。

我小时候父母常说你再不好好学习就会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这个威胁基本不管用,因为考大学找工作离当时的我太遥远了。最好的说法和做法是,你再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放牛。然后真的狠下心找头牛让我去放一个月。

第五,威胁孩子的禁忌。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一岁半以前的孩子无论怎样宠爱都是不为过的。我很认同这种说法。在孩子可以完全理解你的复杂语言之前,不要随便跟他讲条件,因为你讲了他也不懂,懂了他也没有自控力。一个一岁大的孩子要妈妈抱,妈妈看他坐在推车上挺好的,根本没必要抱,就要求他必须坐在推车上,可孩子还是哭着要抱,这时妈妈怎么办呢,当然要温柔地把他抱起来。这么大的孩子,既没有自控力,也耍不了心眼,他只会根据自己真实的需求和喜好提要求。及时满足他的需求是父母正确的选择。

生活里处处都是限制和禁忌,打算和孩子讲条件,一定要有明确的原则和规矩:过马路要看信号灯;吃饭要坐在餐桌旁;一天不能看太长时间的电视;不能随便打人、抢东西,等等,而不是以大人的认知和感觉为圣旨,孩子不觉得冷,还非逼着他多穿一件。原则固然重要,但执行原则时也要自然而柔和。我要你八点睡觉就必须八点睡着,这个规定就太死板。设个底线,但允许孩子适当的讨价还价,则可以把“威胁”的贬义降到最低。